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,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。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。
会议指出,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,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,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、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,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、优势多、韧性强、潜能大,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、完整产业体系优势、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。
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,会议部署了“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、适时加力”“有效释放内需潜力”“坚定不移深化改革”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”“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”“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”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”等任务。
“十五五”时期四大发展优势
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在即,“十五五”规划将谋篇布局。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格外重要,事关为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定调,明确“十五五”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展环境、指导方针。
会议指出,“十五五”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、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。
“十五五”时期,我国发展环境既有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、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一面,又有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的一面。会议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、完整产业体系优势、丰富人才资源优势这“四大优势”。
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方面,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、实行民主集中制等优势,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方面,我国是商品消费第二大国,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50%以上,超大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与底气所在。
在完整产业体系优势方面,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,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,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和产业转型升级,正处于从全球产业链中游向更上游迈进的跃升阶段。
在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方面,我国人力资源总量、科技人力资源总量、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,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专业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,这种人才储备为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会议指出,要保持战略定力,增强必胜信心,积极识变应变求变,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,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,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。
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300多项改革任务,并明确要求在2029年前完成。从时间来看,正好与“十五五”时期大致重合,完成坚持和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改革任务,也是“十五五”的重点工作。
宏观政策适时加力
对于当前经济形势,会议认为,今年以来,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,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,改革开放不断深化,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,民生兜底保障进一步加强,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,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,经济明显回升。对此,2025年4月25日和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时,分别指出“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”“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”,这可以说是自去年9月以来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一招。
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5.3%,显示出韧劲和弹性。但同时,6月份出现投资增速回落、房地产市场波动,暗示了下半年经济运行的新逻辑,这也令市场期待下半年宏观政策如何发力。
本次会议强调,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,要“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,增强灵活性预见性”。
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,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4.6%—4.9%的水平,会视实际情况推出增量政策。
对于下半年经济工作,会议部署了“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、适时加力”“有效释放内需潜力”“坚定不移深化改革”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”“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”“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”“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”等任务。
会议指出,要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充分释放政策效应。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。兜牢基层“三保”底线。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,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。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加力支持科技创新、提振消费、小微企业、稳定外贸等。支持经济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。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。
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,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认为,这不仅体现在财政支出的进度加快、力度加大,还重点体现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层面。今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为3.4%,较去年同期快1.4个百分点;基建四项合计支出增速回落至-4.5%,而科技支出同比增长5.9%,社保相关支出同比增长9.2%,这一结构调整趋势或也将在未来延续。
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面,会议强调“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”。刘元春说,不能简单地用名义利率水平,或者M2的增速来衡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还需要看企业承担的实际利率水平。当前,PPI持续负增长的背景下,企业的实际利率水平并不低。因此,下半年仍然要盯住这些核心参数,让微观主体有更多获得感,进而推动市场预期的改善。
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
会议强调,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。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,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,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。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。高质量推动“两重”建设,激发民间投资活力,扩大有效投资。
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扩大服务消费。202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大力发展服务消费。本次会议强调,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。服务消费的扩内需作用更加得到重视。
“要牢固树立服务业也是实体经济的理念。服务和产品一样,也有不同层次、不同品质之分,所以服务也有市场,服务也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运行,服务价格同样具有调节供求的作用。要破除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只是事业而不是产业的观念,让服务行业更好地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来发展。” 尹艳林说。
培育服务消费,要勇于深化改革。“服务行业复杂多样,制度环境要求更高,所以改的难度大,风险也大;原有利益较为固化,改革相对滞后。” 尹艳林说。
会议指出,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,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。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。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。坚持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。
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,提出了“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”这项具体任务。2025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。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,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。
在当下时间节点,为什么要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从“加快”到 “纵深推进”的要求?
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认为,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从国际环境来看,能够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,提升经济体系的内生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。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强大韧性来对冲国际循环中的不确定性。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来看,能够通过制度性改革,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,将分散的、内卷严重的“小市场”整合为统一开放的“大市场”,实现资源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配置。
会议强调,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。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,强化融资支持,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。优化出口退税政策,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。
今年以来,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性陡然提高。上半年中国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5.9%,表现好于预期。
本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”,并提出多条具体举措,政策分量明显加重,也显示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。
张占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空间维度。国内市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丰富的资源,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;国际市场则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,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,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,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,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。
融丰配资-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查询-专业炒股配资咨询-山西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